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好感動!

從紐西蘭回到家已經一個月多了,日前從網路得知有些廠商專門幫人印寫真書,
看了許多人的作品後我也決定自己來作一本,於是從網路上下載排版軟體開始自己排版,
前前後後大概花了我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完成這本寫真書。




這本寫真書代表著我一年的回憶,排版的時候腦子不斷的湧出照像當時的回憶,
想著想著就很想趕快看到輸出後的成品。

終於在今天,我收到了我的"好感動"封面這張銀蕨是紐西蘭的國樹,
就是走在紐西蘭最常看到代表紐西蘭的標誌。
當然還會有其他象徵紐西蘭的東西諸如奇異鳥與紐西蘭南北島地圖等等。

這張銀蕨是我在北島北的ROSS拍的,
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卻讓我在離開紐西蘭的前夕找到了一個我認為可以概括紐西蘭的照片,
就是這張銀蕨。





在這本寫真書中我只留下了地名,因為我不知道該寫什麼來陳述這些照片,
它們都是我美好的回憶,每當我看到這些照片就會有種幸福的感覺,
就是一種感動,這家公司的產品名稱還取的真好,
我看到能夠把這些照片呈現的這麼自然心中真的"很感動"。

廢話不多說,歡迎大家有賞光看看我這本"好感動"的Flash網路版吧。



http://flashbook.ingtouch.com/97052317kf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重拾記憶的片段 - 廣播電台, Classic Hits

以台灣角度來說,紐西蘭地廣人稀,廣播電台能涵蓋的範圍有限。在我旅行的期間裡通常是靠著我的MP3 player在過活,不過如果因為工作或某些因素再某個地方停留一段時間我通常會聽聽當地的廣播電台。

紐西蘭的廣播電台雖多,但大多歌曲重複率高,常常可以在同一天聽到同一首歌撥兩三次,不過有一家廣播電台在紐西蘭很多地方都有辦法收到,名叫Classic Hits。這個電台的slogan "80s'、90s'、now,no repeat work day",保證整個工作天不會重複歌曲,但是隔天不保證。所以每隔兩三天就會聽到重複的歌,這也是我喜歡這個電台的原因。名字就說的很清楚了,他們只撥經典熱門曲,因此很少會聽到難聽的歌,而在果園裏工作天天聽自己的MP3也很悶,所以可能早上聽廣播下午聽自己的MP3,或者反過來操作,這樣消磨起時間也不會那麼無聊。算起來這個廣播電台就像是我的另一組MP3一樣。

原本我不常聽英文歌的,但由於當Classic Hits的忠實聽眾一段時間後也開始喜歡上幾首歌曲。

1973 - James Blun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2Cq7BJeBh0
Same Mistake - James Blun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3c32wBYdU0
Won't go home without you - Maroon 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skuP-8dtSU
No one - Alicia Key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tUSIJEiOug

這些是我記得的,另外有一些我不記得曲名所以也不知道怎找的好聽歌曲。現在每當我聽到這些歌腦子裡就會浮現出那段簡單的美麗歲月,好像被洗腦一樣怎麼聽都聽不膩。我想我是被制約了吧!

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重拾記憶的片段 - 紐西蘭的食物

回到台灣後,開始懷念紐西蘭便宜的牛肉與奶製品還有香醇又便宜的白酒。就我所知絕大部分到紐西蘭旅行的人都是採取便宜就好的購物政策,但是如果每天都這樣過豈不太無聊?雖然在紐西蘭幾乎每天都要自行開火煮三餐,但是如果肯多花點錢,肯定可以每天吃的又好又飽。舉牛肉為例,大部分的人只願意花錢買牛絞肉還是有一些加工過的牛排,孰不知這些部位滋味大都僅僅是一般,好吃的牛排如ribeye、fillet、sirloin、porthouse價格雖然高但怎麼比都是比台灣能買到的還要便宜且新鮮且烹調方式極其簡單只要大火把表面煎熟再加上鹽跟現磨黑胡椒就是極品佳肴了。再則以紐西蘭打工每小時十紐幣淨所得來說,ㄧ個星期吃個一兩次這種牛排根本也不會多花到幾塊錢。 

Cheese也是很令人懷念的食物。並不多生活在台灣的人會在市場買cheese,自然而然就很少產品可供選擇,還記得在紐西蘭的cheese裡最常買的就是Mainland的colby跟edam cheese煮義大利麵或者是夾在三明治裡都很好吃,有時後也會買cream cheese來做點心,除了這些之外還有ricota、feta、mascarpone、cottage等等一堆不同口味的cheese,而現在在附近的大賣場裡能看到cheese就已經不錯了根本不敢奢望有多種選擇。

雖然以前在台灣並沒有喝葡萄酒的喜好,不過紐西蘭產的迷人白葡萄酒卻引發出個人喝葡萄酒的興趣。本來葡萄酒對我來說就只是葡萄酒,超市裡擺的滿櫃的葡萄酒對我來說就像是同一種,根本分不出差異。不過這一切漸漸得因為到處去酒莊品酒而改變。葡萄的品種很多,雖然長的有點像但是確確實實可以釀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個性之多變很難以三言兩語來說明。最淺顯易懂的說明大概就是親自跑去酒莊喝它個一輪一切就不再需要言語解釋。現在在台灣每每看到哪裡有紐西蘭白酒的訊息就很想飛奔過去看看究竟是哪家酒莊的產品,總希望還能在台灣發現有人進口那些我愛的葡萄酒來賣我,也許這都是因為紐西蘭的酒對我來說不僅僅只是酒而已,更代表著我對紐西蘭的思念。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麵包,紐西蘭的超市賣的麵包大概就是那幾個廠牌,價錢從一塊錢到五塊錢左右都有,個人雖然沒有吃遍每一種口味,但我也吃過了所有廠牌大部分的麵包。其中最讓我想特別提到的就是那個Machenzie Country的牛皮紙袋裝的麵包,因為它真的很好吃,口感紮實香氣濃郁,每次看到他特價都會買,真是懷念那個味道!

重拾記憶的片段 - Tongariro Crossing


夏天的Tongariro實在是很熱門,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走路客來朝聖。還記得我跟師傅來走那天大概有近百個人走了這條Track,以紐西蘭的角度人真的是多到爆炸了。


那天陰雲偶陣雨,走起來不太冷也不太熱很舒服,倒是天氣狀況比較不適合拍照。據說這個地方天氣總是陰沉沉,許多人來到這裡卻發現不適合去走而必須在多等一兩天。我們運氣還不錯,只是天空色調比較不紐西蘭。Tongariro Crossing的起先那一段是最難走的,因為一路陡上大概要走一個多小時,過了這一段後就像是在散步了。


走過崎嶇路段後就上來到火山口,走在這片平坦的沙漠上偶爾會遇到天上冒出一陣陣隨著雲而出現的濃霧感覺很特別。


看看這兩位老外走著走著就吃起來賞風景,回首那來時路所以我們就跟著停下來拍照吃點心啦。


上圖就是這段路上的精采地段,這裡名為the red crater從這裡可以俯瞰Emerald lakes以及Blue lake。由這裡而下是ㄧ段急降,由於角度太陡下降的時候手會不自覺的想抓點東西,以免失足一路滾下去。


走到Blue lake的時候又出現了雲霧,回頭看著同行的夥伴們從雲霧中走出來彷彿布袋戲裡的高人出場一樣。奇妙的感覺,哈哈。


腳步繼續前進一大段路程後回首來時路,看到red crater那邊下山的人都變成小小的點更感覺自己的渺小。


自從過了Blue lake後景色開始不再那麼特別天色也開始變得很烏雲,路段就只是平平緩緩的下坡,比起前面的遜色不少。整個Tongariro Crossing大概花了我們六小時不到完成,然後就坐接駁巴士回到背包客休息完成來到National park的使命。

在北島的旅遊景點中,這裡讓我覺得是最值得特地過來看的,對我而言這裡簡直就是奇景,在紐西蘭大概也找不太到第二個這種地方,一片荒涼得氣勢磅礡。在此鄭重推薦來北島的遊客不要遺漏。

重拾記憶的片段 - Northland

Whangarei是進入北島北的門戶,正確來說這裡是北島北Northland最大城市。從這裡再往北去都只是零星小鎮或村落。Whangarei本身就只是個港口城市倒沒什麼特別的,比較值得一提的是Whangarei Falls,這個瀑布很容易親近,只要把車開到附近停車場走個一分鐘就可以看到瀑布,還有好幾個角度的觀景台。






在北島北最出名的點大概是Cape Reinga,但這裡並不是因為特別的美才讓它出名,Cape Reinga是整個紐西蘭南北島的最北點,地位就如同最南點的Slope Point一樣,來到這裡通常只是為了宣告大家"我來到了紐西蘭最南(北)點"。只是在Cape Reinga對觀光客還有個不一樣的吸引力,許多人會買張明信片來這裡丟郵筒,紐西蘭郵局為了這個郵筒裡的信件設計了一個不一樣的郵戳,印著一個Cape Reinga的燈塔logo。要不是友人告訴我,我還不知道為什麼在這樣一個荒郊野外竟然會有郵筒。當然我也不免俗的寄了個人在紐西蘭的最後一張明信片回台灣給自己。


除了Cape Reinga,九十里海岸也是北島北另個不錯的景點,這片沙灘非常長,車子雖然可以開進去但是後果要自負,大部分的人是搭乘觀光巴士從Ahipara或附近某些城鎮一路往Cape Reinga去觀光。


離開了最北邊刻意不循原路回奧克蘭,我們開車繞向西邊南下,這個有個衝浪聖地叫Ahipara,當我們到達那天特地跑到海邊去看人家衝浪,然後像呆子一樣被ㄧ場突來的雨淋成落湯雞。早知道就該留在背包客好好享受。


在北島的優質背包客大多集中在北島北這一帶,其中Kahoe Farm Hostel(上圖)有著濃濃的農場風情,男主人是義大利人,據住那邊的人說老闆的義大利菜都很好吃,不幸那時候我們帶了fillet牛排所以就沒點來驗證ㄧ下。下圖是Whangarei的Little Earth Lodge,是很舒服的一家背包客,整個在北島北的旅程ㄧ路住了五家背包客都相當不錯,果然BBH的分數是相當值得參考的指標。




Cabbage tree是紐西蘭很常見的植物,而它的翦影總是特別令人有不同的感覺,伴著初升的月亮還有寧靜的海面在我剩餘的紐西蘭最後幾天的歲月讓我特別感慨。

重拾記憶的片段 - 從Napier到East Cape


記得當我剛到北島的時候還在期待著開車在路上也許會看到一些吸引人的沿途風景,不過當我從威靈頓開車到Napier時,我發現我錯了。

北島並不是我想像的跟南島一樣landscape會隨著地點有很大的不同,也不像南島多山。整條路開過去只看到了一個windfarm算是比較吸引我的東西,其他的就很一般,連公路旁的休息區都很陽春。


這無聊的公路景像一直進到Napier才讓人比較欣慰些,Napier是個海洋城市,長長的Marine Parade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這個中型城市是個觀光城,若要拿來跟南島城市相比較我倒是覺得這裡有些Nelson的感覺,因為兩個都靠海,也都很陽光,市區不大不小剛剛好,生活機能應有盡有且都有葡萄園跟果園在附近。倒是Napier能夠看到日出海平面,這就是Nelson略遜一籌的地方了。


想看Napier的日出只要走到Marine Parade就可以看個高興,就只是時間要早,十二月的時候太陽五點半以前就出現了,錯過最剛出現的時間太陽就會變的非常耀眼,看到眼睛會痛,每天都要戴墨鏡。


從Napier沿著2號公路一路再往北,會經過Wairoa,在Wairoa附近轉向38號公路可以到Lake Waikaremoana。這裡有個環湖步道也是紐西蘭的Great Walk之ㄧ。在北島其他地方要找到這樣荒涼的道路除了East cape附近實在很難,但卻也因為如此才讓這裡保持自然的姿態。



East Cape這一帶有另個名字叫做bay of poverty,據說這個名字是因為Cook船長在這邊搶不到東西才給這邊取了這個名字(個人沒去查證,看看就好),不過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裡真的是相對貧窮的地方。這一區住的大都是毛利人,很多房舍欠缺維護,村落及鎮上都顯露著衰頹的景象。這是紐西蘭的另一面,它象徵著貧富差距。

除此之外,East cape的燈塔能看到全世界第一到日出的曙光,把車開到停車場只要再走個一個小時多就可以走到燈塔,猛一點的可以乾脆在停車場露營,那邊有公廁。據說每逢跨年都會有人特地開車來這裡迎接那第一到曙光。只是個人在北島旅遊總是在下雨,整個前前後後我在北島呆了五六個星期,大概有八成的日子裡有下雨,不管大小,陰天是家常便飯。我想這大概就是為啥北島在我心中評價那麼低的原因。

重拾記憶的片段 - Wellington

紐西蘭的首都威靈頓是出名的風城,這裡風比起基督城的確是大不少。以都市規模來說感覺大過基督城不少,但是相較於奧克蘭還是小巫見大巫。


在這一年的旅程中,我只到過威靈頓兩次,一次是剛從南島來,另一次是要逃離北島。其實在北島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威靈頓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這個城市有火車可以坐,來到這裡就像是到大部分的大都會一樣,不需要車也可以過的很愉快,相反的有車其實是累贅。所以來到這裡的兩次我都住在市區外圍,然後搭火車進市區逛。

威靈頓的市區我只逛過一次,根本也不熟,只記得Te papa(國立博物館)很不錯。入場是樂捐收費,但內容並不會因為這樣而隨便,展示物非常多,又有很多關於紐西蘭的知識可以看。除此之外,大概就是旅遊書上說的景點逛一逛,如此而已。


威靈頓週邊有很多衛星城市,如Plimmerton、Paparamu、Hut valley、Paekakariki等等,很多威靈頓人是住在這些地方而非市區。在我路過威靈頓時,我是待在Plimmerton的背包客。這個地方很寧靜,就是住宅區且交通也算便利,背包客不遠處就有火車可以坐到市區,平常價錢我不清楚,但有種例行的周末票從星期五下午五點左右到星期日半夜12點無限制乘坐次數只要15紐幣。


Plimmerton可以看到夕陽,通常只要天氣還不差就可以看到美麗的夕陽沒入海平面,紐西蘭的太陽很猛,要想用肉眼直視太陽通常會很難過,只有在太陽剛出或將要入海平面的時候才能看個爽。Plimmerton就是有這個地利之便,在黃昏的時候到海邊走走,看看精彩的日落,然後再慢慢走回住所。這就是美麗的紐西蘭生活。


日落後的餘暉映在朵朵白雲上讓天空像是著了火,美麗也不稍減於日落瞬間。



日落之後的海景還是很美,找個海邊的椅子坐下,看著當地人帶著愛狗悠閒著走在海灘上更是增添了幾許的氣氛。這就是紐西蘭的生活,一切都慢慢來,真懷念這種慢步調。


在北島,我只待了一個月左右,大概是南島住慣了所以來到這邊非常不適應。很不幸當時要返回南島正值旺季船票貴不少。所以選搭半夜特價時段的渡輪回去,當時買票的時候也是想說搭搭半夜的船看有沒有不一樣的感覺。返程的當天下雨下整天,在威靈頓開車也很麻煩,索性就在shopping mall的停車場瞎混到晚餐時間過後才開著車到碼頭等渡輪。從晚上八點等到半夜兩點,還好車上娛樂設施健全,看看書、看看電影、聽聽音樂,然後時間就過了。半夜兩點的渡輪還是有不少人坐,我沒有想像的那麼孤單。在船上度姑了三個小時後,我終於又踏上了南島的土地。

那是一月九號的凌晨五點。

重拾記憶的片段 - West Coast

對於紐西蘭的記憶已經開始漸漸消散,回到台灣後雖然還是無所事事,但那種旅行的感覺已經一點一點失去。回到原本的日子,紐西蘭的歲月越來越像夢境。


紐西蘭南島的西海岸人口很少,大概只有Greymouth算的上是城市,其重要性就是交通樞紐。從基督城往西海岸主要有鐵路跟公路兩種方式,通過Arthur's Pass直接到達Greymputh,開車只要三到四小時。除此之外,較大的鎮就只剩分別在Greymouth北邊及南邊的Westport跟Hokitika了。對我來說,Greymouth本身來說並沒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在我的旅程中都只是純屬路過之舉。而Westport其實也算是交通樞紐,從西海岸沿著六號公路往北去可以直接開到美麗的Nelson地區,另外也是通往西海岸最北邊的鎮。而Hokitika則是從Greymouth到冰河的中繼站,而這個小鎮出產Greenstone,是很常見的紐西蘭土產。


西海岸最北邊道路的盡頭,就是Kahurangi(應該沒記錯)國家公園的Heaphy Track,這個Track大概要走五天,從西海岸走到Collinwood,這也是紐西蘭的Great Walks之一。本人因為懶惰的因素,所以只走了前頭一兩小時的路程,其實這是個雨林步道,跟很多台灣的爬山健行路線長的很像,最大的差別是這裡的碧海藍天總是可以期待,台灣卻常常是灰濛的天空。


除了Heapy track之外,這裡還有些景點可以去,上面是個很大的石拱橋叫做Opara arch ,高度我忘記了,這是個石灰岩洞。開車到停車場後走近來其實差不多只要十分鐘,但是把車開進來卻要花快一個小時,距離並不遠,問題是整條幾乎都是碎石子路。花這些時間來看這東西值不值得就見仁見智了。


Westport北邊四十公里的Hector有間很優的背包客叫做The Old Slaughterhouse,這間最大特點就是有個無敵海景,整個建築是在山坡上臨海挑高。只要是在天氣狀況許可下,每天都可以看到美麗的夕陽從海平面落下。運氣好的人還可以從陽台看到海豚游泳。雖然我只在這邊待一個晚上,但我很誠心的推薦各位有緣人如果有經過這個地方請千萬不要錯過。


Hokitika這個小鎮最出名的就是greenstone,據當地人說這種東西不能買來給自己,要別人送的才有意義,詳情我已經不記得了,我唯一記得的是這些石頭真的滿漂亮的。其實這些石頭可以在這附近的海灘碰碰運氣撿看有沒有,走在海灘上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各色石頭,但大部分的石頭的greenstone成分都不純,沒什麼加工價值,如果純以裝飾來說,這些石頭倒是很不錯。Hokitika還有另個活動,叫做weird food festival (似乎是這樣),簡單來說就是準備一堆詭異的東西來請人家吃,吃蟲在裡面似乎還算是小咖的。不過因為我沒去所以沒辦法告訴大家到底還有啥更怪異的,我倒是曾經看過旅遊生活頻道介紹紐西蘭的節目有介紹(應該是Lonely Planet or global trekker)。


離鎮上20公里處有個不算大的Hokitika gorge,這裡的水顏色帶點藍色,但又與天空藍或海洋藍不同。如果來到西海岸旅行,時間上又許可的話特地開車來這邊看看也是很不錯。


我想大部分來旅遊的人來到西海岸主要就是為了冰河,其實如果只是要看冰河並不一定要走上去,以Franz Josef來說,把車停在停車場後可以走小小的步道到Peter's pool,這裡可以看到冰河以及倒影(上圖)。如果覺得一定要走上去冰河才算來過,那到附近的Information center ( i-site) 可以報名行程,不管是半天還是一天都可以,錢多多的人還可以選擇搭直升機去踏冰河。在紐西蘭,只要有錢花,想要怎麼玩應該都可以找到人帶你去。


最後,有個地方默默無名,但是我還滿喜歡。Ross是它的地名,這裡有間背包客叫The Old Church。這間背包客是從附近某處搬來的舊教堂改建而成,房子旁邊就是河。其實這裡沒有啥特別吸引人的,就只是住在這裡個感覺很寧靜,或許是跟它的教堂背景有關係,再加上河流與大片綠地,讓我留下難忘的經驗。

重拾記憶的片段 - Otago


不知從幾時開始,心中燃起了浪跡天崖的想法,這個想法本來一直放在心裡,直到茫茫的前途淹沒了我才終於讓我下定決心。然後我就到了紐西蘭。一整年的旅行、一個人、一台車,雖然我的口袋空空,但我心靈滿足。


來到紐西蘭working holiday,工作大都在果園,Cromwell就是個果園重地,這個地方的地標就是四顆大水果(似乎是 Cherry、Apple、Apricot、Peach),但這邊其實還有些酒莊。


果園的生活相當簡單,但也挺無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週末到鎮上採買食物與用品,然後再到附近逛逛酒莊或者開個一兩百公里的路程到附近景點閒逛。悠哉的日子,不知煩惱為何物。


Omarama是個我很喜歡的地方,這裡距離 Cromwell大概一百公里左右,其實如果以觀光旅遊的角度來說這裡沒什麼特別值得來的。我會來到這裡主要還是因為Buscot Station這個金窗之屋,2007年的6月,因為更改旅遊行程的原因,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然後我就愛上了,後來又來了兩次。整個Mackenzie Country 也是個非常好的trout fishing 地區,這裡魚非常多,四五十公分的鱒魚在這個區域相當常見。


清晨的Omarama公路上很少有車,景色非常清新怡人。


整個Otago地區有很多湖,知名如Wanaka、Wakatipu還有水壩功能的Benmore,然後還有無數小池塘如上面那個Kelland ponds。只要時間選對了,每個湖都可以非常漂亮,不管是日出、日落、清晨、傍晚,各有姿色。




<Wanaka>






但尼丁是這個區域的大城,這裡以建築出名,上面就是但尼丁火車站的夜照,春天的櫻花盛開更襯托出這個火車站的風味。可惜的事我在這個城市沒有花太多時間,所以要多說些什麼也無從說起,可惜~